查看原文
其他

PAM爱上海(四)| 上海街道背后的故事

明珠美术馆PAM 明珠美术馆PAM
2024-09-07


面对上海疫情防控进入“人不流动,足不出户”的关键时期,市委宣传部加大“艺起前行”文化文艺内容在线供给。上海明珠美术馆响应市文化和旅游局号召,持续发挥美术馆的社会美育作用,以丰富的数字美术馆内容,积极为全市人民抗疫贡献绵薄之力。


由明珠美术馆推出的系列线上讲座“PAM艺起读画”已顺利完结,“PAM爱上海”接档上线。甄选“开卷有艺·在我的城市游弋”公教品牌中的高水准讲座与大家线上分享。每期一位作者、一本好书,以上海为中心,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美食、文学、艺术、民俗等方方面面。邀请大家一起以“旅人”的视角、以充满温度的人文情怀,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重新回味、认识这座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。




旧学商量加邃密,新知培养转深沉。


薛理勇在明珠美术馆讲座现场


讲座嘉宾

薛理勇
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
历史学家


👂点击链接,聆听讲座👂




地名是一种文化,其命名和得名隐藏着一种文化现象。上海的地名有着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,从大马路、二马路到南京路、九江路……通过上海地名的变迁可以讲好上海的历史和文化。


地名的构成
在城市中,道路名称是地名的主要形式。地名是指地理实体名称,通常由“专名”和“通名”两个部分组成,其中“通名”指明地名的属性,如“南京路”中的“南京”是专名,“路”则是通名。

南京路1937年

所谓区片地名,是对一定地域的指称,由特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等综合因素所决定,区片地名所指的地域没有明确的边界。如现今“提篮桥”的“桥”和“曹家渡”的“渡口”都早已没了地理痕迹,但“提篮桥”和“曹家渡”的片区地名却一直保存下来,被大家所熟知。
 

近代上海道路的命名方式
传统上,中国的城市道路一般使用“街”、“衖(弄)”、“巷”等作为通名。其中,“街”是指有一定商业活动的“大路”,“弄”、“巷”则多指人们居住区的“小路”。

(左)《光绪上海县续志·卷二·街巷》
(右)《土风录》“衖”

上海第一条城市道路现身于当时的英国人居住区。因为是第一条,便被称之为“大马路”,也就是现今的南京路。在《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》中将“马路”的英文音译为“The Ma-loo”,“the”的发音也与上海话中的“大”相近。同时,人们还将“大马路”南面与其平行的几条东西向道路依次称为二马路、三马路、四马路……


大马路与六马路


上海外国人居住区并没有专门的道路管理机构,道路命名的方式也比较随意,大多以人名命名。后来随着道路越来越多,路名混乱的情况开始严重影响到了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和工作。1863年,英美两国侨民居住区合并,今北黄浦、静安以及虹口、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。然而各方在道路命名上分歧很大,所在区工部局便召开了关于道路重新命名的会议,规定了新的道路命名方式。

河南路(上)、北苏州路(左)、山西路(右)旧影


区域内南北向马路以中国的行政省来命名:如从外滩开始的道路被命名为江西路、河南路、山西路、福建路等;区域内东西向马路则以中国的城市来命名:如苏州河以南的道路被命名为九江路、广东路等。于是大马路成为了南京路、临近寺庙的Temple Road成为了山东路、Mission Road成为了福州路,而附近有海关的Customs House Road则成为了汉口路......上海的这一举措开创了使用中国行政地名作为城市道路名称的先河,并逐渐影响至全国。

 
当代上海道路的命名方式
1949年以后,上海市对道路命名规则如此设定:将上海各区方位与中国各省的方位相对应,并以对应省所辖地的地名来为各区道路命名。


上海的街道


例如浦东区位于上海的正东,所以使用山东省所辖地名称为路名,如枣庄路、东昌路、潍坊路等;普陀区位于上海的西北位置,对应陕西地名:洛川路、汉中路、延长路、镇坪路等;而徐汇区处于上海市的西南部,对应大西南的广西,道路则命名为南丹路、桂林路、田林路、桂平路等……

你住在哪条路?你知道它的故事吗?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~

👂🏻更多讲座精彩内容,尽在文前音频,记得点击收听哦👂🏻

注:图片由讲座老师提供



推荐书目


《街道背后——海上地名寻踪》
薛理勇 著
同济大学出版社



《街道背后——海上地名寻踪(续篇)》
薛理勇 著
同济大学出版社





新展预告


展览信息
长效设计:思考与实践
地点:明珠美术馆(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)

出品人:李爽
总策划:李丹丹
策展人:长冈贤明、左靖
主办:上海新华发行集团、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
承办:明珠美术馆
协办:左靖工作室、D&DEPARTMENT
特别支持: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
鸣谢: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

空间设计: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
平面设计:PAY2PLAY

LONG LIFE DESIGN: THINKING AND PRACTICE
Venue: Pearl Art Museum (8F Aegean Place, 1588 Wuzhong Road, Shanghai, China)

Producer: Li Shuang
General Planner: Li Dandan
Curators: Nagaoka Kenmei, Zuo Jing
Organizers: Shanghai Xinhua Distribution Group, Red Star Macalline Group
Presented by Pearl Art Museum
Co-organizers: Zuo Jing Studio, D&DEPARTMENT
Special Support: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ulture Association
Thanks: Consulate-General of Japan in Shanghai

Space Design:kooo architects
Graphic Design: PAY2PLAY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明珠美术馆PAM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